超百亿身价的“一条鱼”,如何年年有
春节临近,有着“中国年鱼之都”之称的珠海市斗门区,白蕉海鲈进入销售旺季。万亩鱼塘里,转动的增氧机泛起一阵阵水花,塘里的海鲈鱼已经长到约1斤/尾,马上要上市送往餐桌。
百节年为大。中国人的年夜饭少不了鱼,“年年有鱼”的文化深入人心。一条鱼不仅承载着人们对丰年的朴素期盼,更有前景广阔的新消费市场。近年来,广东在全国率先提出“年鱼”概念,打造“年鱼经济”,激活百千万产业“一池春水”。
走进斗门区,白蕉海鲈还是那条鱼,但“身价”不一样了,产业效益不一样了,地方影响力更不一样了。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,我国经济回升向好、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,要增强信心和底气。在年鱼经济策源地,《南方》杂志记者深入走访了一批企业、采购商和养殖户。我们感受到了期待、希望与信心。
年年有“鱼”,创出“买单”新场景
驶入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,一栋白色的现代化厂房映入眼帘。来到2019年入驻园区的珠海市祺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,《南方》杂志记者看到,一箱箱年鱼礼盒整齐地摆放在仓库,红彤彤的包装透着浓浓的年味,带着大海的味道准备发往全国各地。
“我们有着富贵有‘鱼’、年年有‘鱼’的传统文化,很多人买我们的年鱼礼盒来送人,一家男女老少都可以吃。”珠海市祺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映辉告诉《南方》杂志记者。
杨映辉与白蕉海鲈的“相识”来源于一次邂逅。2011年,来自湖南邵阳的他来到珠海找工作,无意中看到当时斗门某知名水产企业正招聘销售经理,于是便尝试了解该企业主推的白蕉海鲈。“简直是一试难忘!”吃惯塘鱼的杨映辉吃不惯海鱼,但白蕉海鲈是咸淡水交接的鱼,吃起来竟是如此鲜美。
十多年间,白蕉海鲈从塘头价4.8元/斤卖到10~12元/斤,杨映辉也从一个小小销售经理干到了自主创业公司总经理。在社交软件昵称中,他自称“鲈鱼王子”,用短视频、直播等方式推广白蕉海鲈。
“以前,白蕉海鲈一斤只能卖4块多,现在通过开背、冰冻保鲜制成年鱼礼盒翻了身,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。”让杨映辉感到幸运地是,早在2022年,广东就首倡将斗门别具风味的白蕉海鲈及加工产品冠以“年鱼”概念,打开了以鱼为载体的贺年仪式性消费新市场。有文化赋能、情感加持的“年鱼经济”,让水产品成为美食品,成为文化品、“情义品”。
凭借这一新的消费增长点,全省各地农产品企业纷纷打出“年鱼”牌。
以斗门区为例。作为“年鱼经济”的策源地,斗门全面启动系统有效的年鱼营销工作,白蕉海鲈打造年夜饭IP首选,“国鲈”品牌从大湾区走进京津冀、长三角、成渝城市群、陕西、黑龙江等地。
鱼是那条鱼,但价值不一样了。
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年鱼博览会上,“年鱼经济”亮出“成绩单”——海鲈鱼价格较往年同期对比提升了50%以上,珠海养殖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22.9%。
“我们2023年营业额同比增长20%,今年争取做到6000万。”杨映辉干劲满满。
一鱼激浪,闯出百亿大产业
《南方》杂志记者走到斗门区海川农业公司时,满载着鲜鱼的货车正好从塘头回来。一条条生猛肥美的白蕉海鲈从蓝色的大盐桶落入冰水池,再通过自动称重分拣机飞快地进入一个个箩筐中。工人们来回不停,忙碌着将鱼打包放入泡沫箱。
“我们一天的发鱼量大概有十二三万斤,销到青岛、天津、北京甚至哈尔滨。这条鱼名声越来越响、跑得越来越远了。”海川农业公司销售经理梁锦荣对《南方》杂志记者说。
在梁锦荣看来,“过去这一年,难关有点多,但相信行情会慢慢好起来。”
信心源于发展。每个地方都有地标,白蕉海鲈是珠海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如今斗门因它又派生出新的“地标”——“中国年鱼之都”。年鱼成为年夜饭菜式的背后,是一条产业线向一个全产业链的跃变。
斗门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年鱼经济”推动了现代特色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振兴,将农业生产、加工、销售、休闲农业及其他服务业有机整合,白蕉海鲈带动一、二、三产业从业人员超5万人,有力带动农户8000多户、户均增收4.16万元,推动农民走上致富之路。
据不完全统计,斗门全区水产养殖面积17.73万亩,总产量达25.92万吨,其中白蕉海鲈养殖面积3.9万亩,养殖产量15.9万吨。目前白蕉海鲈全产业链总产值186亿元。
在年鱼效应的加持下,该区现代农业找到了发展的新天地。
斗门区与华发集团联合打造的“粤港澳现代农业示范园”项目,建成了集健康食品研发、生产、加工、交易及相关先进装备制造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。
而离它不远处的“渔光互补”项目也在加快推进,未来将构建现代渔业、光伏发电、设施农业、观光旅游“四位一体”循环畅通的绿色农业产业链,打造现代化、科技化、绿色化的“百千万工程”示范项目。
产业还是那产业,但效益大不一样了。
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2023年底,在水产品消费疲软的环境中,珠海水产预制菜订单不断,珠海鲈鱼塘头价始终坚挺。其中,年鱼经济功不可没。
“现在养殖面积有80亩,今年还会扩大面积,对未来还是比较看好的。”斗门白蕉镇大托村养殖户曾文勇向《南方》杂志记者透露。
广东年鱼,干出百千万新气象
冲破不确定的迷雾,信心就是前方那盏灯。
除了相信的力量,信心更要靠一滴汗水摔成两瓣地干出来。
一条鱼带动一个产业、造福一方人民、成就一地经济。不止在珠海斗门。今年,“年鱼经济”已从水产大省广东“游”向全国各地。
《南方》杂志记者了解到,从2022年11月至今,全国已有400多家企业推出了上千款年鱼产品,产值超百亿元。
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,广东创建“年鱼经济”、举办“年鱼”博览会,是构建“百千万工程”的鲜活实践;是落实大食物观,提升农业物质价值、文化价值、情感价值的鲜活实践;是打造三产融合的新平台、新载体、新业态的鲜活实践,出发点与归宿点就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,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他认为,“年鱼经济”要以市场为导向,打好传统文化牌、亲情友情牌、健康营养牌、美食美味牌,让“年鱼”从海塘“游进”千家万户,“游向”全中国、全世界。
得益于日渐完善的年鱼销售网络,在春节到来之际,近日,斗门白蕉海鲈一路向北,销售到了天寒地冻的东北大地。
与此同时,台山鳗鱼、电白南美白对虾、湛江金鲳鱼等著名水产品,跟白蕉海鲈一样,正对标“世界名鱼”,实现规模化、智能化、品牌化发展。
地方还是那地方,但影响力不一样了。
以“鱼”为基、借“年”起势。今年,广东又在全国首次提出“年菜”这一理念,打造年夜饭“一桌菜”,瞄向全国大市场。
如今,珠海、斗门将进一步以“年鱼经济”为抓手,全力做好“一条鱼”文章,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,朝着奋力建设全省首批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区、助力珠海打造“百千万工程”特区样板的目标阔步前行。
年鱼是观察经济的一扇窗口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,“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”“树立大农业观、大食物观,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”。
从年年有“鱼”到天天有鱼,激发“年鱼经济”的新活力,还有很多潜力可挖。相信随着多样化、个性化、品质化的消费趋势不断显现,红火的广东年鱼必将为提振全年消费市场、促进经济更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,推动经济大省广东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。
《南方》杂志全媒体记者、南方+记者|许俊仟
【视频】李冉 卢志科
【本文责编】林若川 刘树强
【频道编辑】卢益飞 莫群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实习生】李智森
【值班主编】刘龙飞 郭芳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