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,重点以学习运用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为主线,为全国乡村全面振兴规划了明确的“路线图”。2023年,广东推进实施了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(以下简称“百千万工程”),是有效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重要路径,是继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“新打法”,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浙江实施“千万工程”经验真学真用、笃信笃行的生动体现。
综观前期脱贫攻坚成果和不久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,笔者认为,我们在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中,最需走群众路线,最应持之以恒践行“一切为了群众,一切依靠群众,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的群众路线,部署尊重群众、举措问计群众、实施依靠群众、成果惠及群众,充分汲取各地群众的不竭智慧,凝聚各地群众同步实现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强大力量,努力让人民群众主动融入、看到变化、得到实惠。
规划部署要尊重群众意愿。党的根基在人民、血脉在人民、力量在人民。凡涉及人民群众的事情,应当和群众商量着来,不能凭主观愿望办事。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始终是各地区群众自己的事业,群众所需所盼,群众自己最清楚。在确定项目前,重心要下移接地气,深入拟安排项目的镇(街)村(社区),需经过充分调研、论证、筛选,积极征求群众发展愿望,发现、总结群众在艰苦环境中长期生产劳作积累的致富经验和创新成果,结合镇(街)村(社区)社情民意,科学合理地为群众选出最急需、最实用、最可行的项目,群众才会把党员干部当作自家人,“掏心窝子”同想问题、共谋对策,探索出经济发展、产业建设的新法子、新路径。
决策措施要顺应群众期盼。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,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。不能一味听从行政命令怎么干,怎么发展还得由群众说了算。我们在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过程中,坚持让群众参与,推动科学民主决策,将“参与”和“转变”理念贯穿于始终。政府需“赋权于民”“还权于民”,由过去管理型转向服务型,从操作者转变为辅助者,帮助群众克服知识水平、操作技能、经验阅历和视角层次等方面的不足,引导群众全面参与、自主决定发展项目,并主动参与到“百千万工程”项目中来。通过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,才能增强群众“主人翁”意识,最终实现“要我发展”到“我要发展”的转变,为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走共同富裕之路提供更广泛的群众基础。
项目实施要发挥群众力量。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,我们党靠群众工作起家。“群众知道了真理,有了共同的目标,就会齐心来做。群众齐心了,一切事情就好办了。”实施好“百千万工程”项目,要始终把贫困群众作为“百千万工程”的主体力量,发动群众、依靠群众,干部扑下身子“帮扶不包办”,群众跟上步子“肯干又能干”。通过政策引领、制度完善、目标制定、知识传授等方式,提升群众认知境界,坚定群众自力更生致富信念,教育群众掌握科学技术发展“百千万工程”产业项目,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水、电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过程,一环紧着一环拧,一锤接着一锤敲,才能积小胜为大胜,最终凝聚起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强大合力,共同实现“抓好一三五、做强百千万”目标要求。
共享成果要接受群众监督。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,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归宿,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亦然。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的成果,“百千万工程”才有效绩可言。同时,好的大政方针必须有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作保障。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是举全省之力为民惠民利民之策,关联部门多、资金大、人员杂,只有强化责任意识和“为民、务实、清廉”的群众观念,以完善的项目公示公开、督查检查等机制,让群众进行监督,请群众参与管理,提高“百千万工程”的透明度和公信力,才能把“百千万工程”这项实事办实、好事办好,才能为“百千万工程”注入强大正能量,更好地提振广大党员干部踔厉奋发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,“富县强镇兴村”的美好画卷就会在岭南大地徐徐铺开。
【作者】张金华,系惠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